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前言】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诗人去洛阳寻访故人,不料挚友已经被贬江岭。诗人的心绪颇为复杂,不平、感伤、怀念交织在一起,但表现在诗里的却含蓄深沉,甚至很飘逸洒脱。用“才子”二字,表达对袁拾遗的倾慕。同时“才子”与“流人”的对比,暗喻诗人的不平之气。虽然说江岭梅花开得早,风光美妙,也不如北地家乡之春好。诗有收放自如、含蓄不露的美感。这首诗虽然短短二十个字,但其境界非常大,于情感上虽未着一字,但那种寄予的深情却在相隔千山万水的南北之间弥散开来,虽不得不淡,却至死不灭。
【注释】
⑴洛中:指洛阳。拾遗:古代官职的名称。
⑵才子:指袁拾遗。
⑶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⑷梅花早:梅花早开。
⑸北:一作“此”。
【翻译】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鉴赏】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庚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WwW.7gushi.Org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相关古诗词

  • ·古诗《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
  • ·古诗《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双凫出未央,千里过河阳。马带新行色,衣闻旧御香。县花迎墨绶,...
  • ·古诗《问舟子·向夕问舟子》--《问舟子·向夕问舟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前言】《...
  • ·古诗《檀溪寻故人》--《檀溪寻故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注释】1、檀溪:...
  • ·古诗《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洛中访袁拾遗不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全文如下: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前言】《洛...
  • ·古诗《长安早春·旭日朱楼光》--《长安早春·旭日朱楼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探春不为桑...
  • ·古诗《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按节辞黄阁,登坛恋赤墀。衔恩期报主,授律远行师。野鹊迎金印...
  • ·古诗《寄宇文判官》--《寄宇文判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
  • ·古诗《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古诗全文如下:燃灯传七祖,杖锡为诸侯。来去云无意,东西水自流。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