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前言】
《洛桥晚望》是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注释】
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
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翻译】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鉴赏】
前人有云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它通过前后映衬,积攒力量,造成气势,最后以警语结束全篇,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题名《洛桥晚望》,突出了一个“望”字。四句诗,都写所见之景,然而前三句之境界与末句之境界迥然不同。前三句描摹了初冬时节的萧瑟气氛:桥下冰初结,路上行人绝,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就在这时,诗人大笔一转:“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遒劲,气象壮阔,将视线一下延伸到遥远的嵩山,给沉寂的Www.7gushi.Org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在人们面前展示了盎然的意趣。
到这时,人们才恍然惊悟,诗人写冰初结,乃是为积雪作张本;写人行绝,乃是为气氛作铺陈;写榆柳萧疏,乃是为远望创造条件。同时,从初结之“冰”,到绝人之“陌”,再到萧疏之“榆柳”、闲静之“楼阁”,场景不断变换,而每一变换之场景,都与末句的望山接近一步。这样由近到远,视线逐步开阔,他忽然发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感受到极度的快意和美感。而“月明”一句,不仅增添了整个画面的亮度,使得柔滑的月光和白雪的反射相得益彰,而且巧妙地加一“直见”,硬语盘空,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首诗写出了“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天空与山峦,月华与雪光,交相辉映,举首灿然夺目,远视浮光闪烁,上下通明,一片银白,真是美极了。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

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相关古诗词

  • ·古诗《牧竖·牧竖持蓑笠》--《牧竖·牧竖持蓑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道融。其古诗全文如下: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翻译】牧童...
  • ·古诗《漫兴·肠断春江欲尽头》--《漫兴·肠断春江欲尽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
  • ·古诗《绝句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绝句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
  • ·古诗《洛阳道·大道直如发》--《洛阳道·大道直如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储光羲。其古诗全文如下: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前言】《...
  • ·古诗《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
  • ·古诗《啰唝曲·那年离别日》--《啰唝曲·那年离别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采春。其古诗全文如下: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鉴赏】据...
  • ·古诗《鹭·闲立春塘烟淡淡》--《鹭·闲立春塘烟淡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郑谷。其古诗全文如下: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
  • ·古诗《柳絮·无风才到地》--《柳絮·无风才到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雍裕之。其古诗全文如下: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鉴赏】翻开...
  • ·古诗《凉州词》--《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籍。其古诗全文如下: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凤林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