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记烧烛雁门高处
《长亭怨·记烧烛雁门高处》作者为清朝诗人屈大均。其古诗全文如下: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前言】
《长亭怨·记烧烛雁门高处》为清代屈大均所作的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康熙五年(1666)秋,屈大均北游关中、山西途中,寄居于雁平兵备道副将陈上年家中,经李因笃撮合,娶明故榆林都督王壮猷之女为妻。本篇即作于此时。
【注释】
李天生:李因笃,字天生,山西富平人。明末诸生,早年曾参加抗清活动,故屈大均与他意气相投。
雁门关:故址在今山西雁门关西雁门山上。
香煤:指烤火用的煤炭。
紫貂:用紫貂皮做成的衣服。
凄凉句:指李因笃写的诗词。
垆:置酒的土台、土墩子。
驼乳:驼奶酒。
武灵:战国时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使赵国迅速强大,邻国不敢入侵。后因诸子内乱被困饿而死。墓在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前句中的“长城旧主”也指赵武灵王。
口北关南:指张家口以北、雁门关以南的地区。
并州:古九州之一。大约包括现在的山西大部和内蒙古、河北等省部分地区。
秦弓:秦地南山产檀柘,是弓干的上等材料,故秦以出产良弓著名。屈原《九歌·国殇》有句云“带长剑兮挟秦弓”,这里是表明词人希望明君再世,收复故土的决心。
【翻译】
无。
【赏析】
上片描写与李国笃寒夜拥炉饮乳的情况。
起句突兀,气势雄浑。用一“起”字,统领全篇,点出词人激荡不平的思绪是事后的追忆,亦即离开雁门关后所作。“烧烛”二字,切合古人“秉烛夜游”的情绪,着一“烧”字,不仅契合此地雁门夜寒的环境,且与交谈者壮士的豪情相协调,风格粗犷。“积雪”二句,极言当地隆冬的严寒,风雪交加,阴云蔽日,使人悲从中来。“添尽”二句,写二人交谈投机,相知甚深,尽管雁门严寒彻骨,围炉夜话www.7gushi.com,添尽香煤,仍未尽兴,于是紧拥貂裘,长谈不疲。二人都是抗清志士,正好密谈抗清大计。此时此刻既感到天气寒冷,又深感心境凄凉,故“苦寒如许”一句绾合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感受。友人之作惨戚凄凉,使词人深为伤感一时难以下笔,故云“难和尔、凄凉句”。结句点明二人的思乡情结,正因为那排遣不开的乡愁噬啮人心,本欲借酒浇愁,却饮之不醉,愁上加愁。二人都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祸,国仇与家恨密不可分,“望乡愁”背后隐藏的正是亡国之痛。
换头后内容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转换中展开。词人身在雁门关,正是赵国故地,触景生情,自然想起振起国威的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想起那留在沙丘的“武灵遗墓”,更想起他英雄的业绩。在字里行间,流露了对今天大明帝国的失望,感叹赵武灵王那样英勇善战抵御外敌的英主已不可再得了。空余遗墓荒冢,令人生哀。“沙飞”二句表面上写北地气候恶劣,实则以沙飞代残存的抗清力量,以狐兔喻清兵,然“沙飞”这微弱的力量如何能抵挡清兵。清兵不仅完全控制了燕赵旧地,雁门关不再是并州的门户,也不再是并州的屏障,江山易代之悲油然而生。结拍二句,在浩叹之余,重振精神。既然凭吊沙场,缅怀古人只能徒增感慨,不如收拾弓箭,南归抗清。他以与屈原同姓而自豪,他要继承屈原九死不悔的坚毅精神,誓死抗清。
全词沉郁顿挫,激越起伏,风格豪爽粗犷,格调悲凉,气势纵横,富有浪漫精神,追稼轩而超明人。叶恭绰《广箧中词》评曰:“纵横排荡,稼轩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