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玉鞭重倚

《解连环·玉鞭重倚》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鞭重倚。却沉吟未上,又索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发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
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前言】
《解连环·玉鞭重倚》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词作。这是词人离开合肥后,在驿舍追念分手情境所作的惜别之词。开篇突兀而起,直写临行时的迟疑和徘徊;接着三句道出不忍离开的原委:合肥女郎姊妹二人为送别演奏动听乐曲;再由演奏技艺写到女郎神态;上片结拍以“道”字领起,记女郎话别之言语,说明思绪深沉、情意绵绵。下片换头将回忆向前推进,追忆临行前夕窗下话别情事:双方由叹惋分离,谈到此后打算;追忆后笔锋又折回现境,最后不由自主地想象伊人今宵的孤独。全词叙事婉曲,思路回环跌宕,笔法细微精当,堪称写男女离情之名篇。
【注释】
⑴解连环: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六字,前后片各五十三字。前片十一句,五仄韵;后片十句,五仄韵。
⑵大乔、小乔:三国时东吴“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桥”常又写作“乔”。这里,大乔、小乔代指作者合肥恋人姊妹。
⑶雁啼:弹古筝,古筝有承弦之柱斜列如雁行,故云。
⑷半面:指初次见面。
⑸雨霁:雨过天晴。
⑹指蔷薇:谓指蔷薇花以为期。杜牧《留赠》诗:“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周邦彦《氐州第一·波落寒汀》词:“也知人悬望久,蔷薇谢、归来一笑。”
⑺曲屏近底:曲折的画屏跟前。
【翻译】
清晨步出驿舍,即将离开所爱的人,重新跨马扬鞭走上旅程,却沉吟徘徊,回荡起无限离情别绪,牵绊得难以遽去。姊妹二人不愧天香国色,大乔善鼓琴,小乔妙解弹筝,姊妹为送别演奏出动听的乐曲,有的如春风拂袖,有的似寒雁悲鸣、流水呜咽。她们的体态杨柳般柔弱,发髻轻云般蓬松,风姿动人,更不必着意梳妆。记得她话别之言:“还记得初次见面那天,隔着帘儿看见您携了羽扇而来的样子。”
当时西窗帘前雨过天晴,凉意袭人,感叹欢聚未久,为何又轻易分离。女子追问后会之约,何时归来重聚,只徒然指花为期,勉强安慰对方www.7gushi.com,如此美好的山川,何时再能重来呢?所在水边驿站的灯光昏黄,而同那人共聚的曲折画屏忽又闪现在眼前。想来今晚那人儿只有皎洁的月光,照她独自就寝了。
【赏析】
《解连环·玉鞭重倚》此词当为姜夔离开合肥后,在旅途中的驿舍里追念与合肥恋人分手情景而作的惜别之词。夏承焘、吴无闻《姜白石词校注》:“词当是作者离合肥后,在‘水驿灯昏’的旅途中所写。”
姜白石作词一丝不苟,体悟到自然的妙境。他在其所著《诗说》中言:“诗之不二,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属多亦奚为?”他的词也体现了布局精致,用词精致的特点。即选择现成调名,也往往有所用意。此词调名“解连环”,正喻示着主题。
“玉鞭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起笔三句,点出事因。却字转折有力,刻画出将渐行渐远而又不忍远去的内心冲突。又字亦可玩味。虽说又萦离思,只在这里停留了片刻,何曾片时忘怀。离思为何?“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这里用三国时东吴国色大乔、小乔喻指合肥恋人姊妹。临别前,姊妹俩为行人作临行践别的最后一次演奏,姐姐拨动琵琶,妹妹弹起筝,诉说衷曲。句中“春风”二字代指琵琶及其演奏技艺。王安石《明妃曲》:“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黄庭坚《次韵和答曹子方杂言》:“侍儿琵琶春风手。”雁字切筝,以筝承弦之柱斜列暗合雁行。由春风与雁,营造出琵琶声如春风流拂、筝声如雁唳秋江的音乐意境,使此词有象外之象之妙。“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柳怯,喻体态柔弱,云松,喻发髻蓬松,四字状女子在情郎将要离开时梳妆无意的状态,亦暗示出女子之美。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又何必梳妆整齐呢。接上来三句,用道字领起女子的话语。“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半面指初次见面。那时的相见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样子。语短情深,声吻宛然。女子缅怀初次见面,实叹惋轻易离别。追忆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难忘印象,又可见其爱情之深挚缠绵。
“西窗夜凉雨霁。”换头写临别前夕情境,以收束追忆。亦能起承上启下之功。当雨住时,天将拂晓,人将启程矣。心念及此,的确叫人惋叹天地,词人不禁叹息:“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叹欢好未足,何苦轻别,词笔已收回现实,遥遥应合起笔之“沉吟未上,又萦离思”。其用语真是自然高妙;由奇返常,用思而不露痕迹,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紧接着,词人又陷入追忆。“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溪山映照伊人。姜夔《点绛唇·金谷人归》云:“淮南好。甚时重到。”与此可以相互印证。溪山、淮南,皆指合肥,实即指合肥女子。女子询问何时才能够再相会,词人指蔷薇花谢为期,词语用杜牧《留赠》诗意。实则自己亦心中茫然,溪山如此美好,不知何日才能重到。自己心中茫然但为给情人一个希望,只能空指蔷薇,掩饰不住的凄惶尽现于表。此三句是临别情境之一重要补笔,刻画出合肥女子的一片痴情,也写出词人内心的失落感。论笔致可谓曲折尽致。追忆至此已到尽头,接下来写的是幻觉之境。“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见,想象之辞,在,语助辞。近,白石自注:“平声。”按词律此字须用平声,白石制词心细如发,此亦可见。底,里也。以上皆宋人口语。水边驿舍,一灯昏黄,朦胧中,词人好像又回到伊人居处,曲曲屏风旁边。此一霎幻觉之描写,亦写出此时词人相思入骨以致神志恍惚。极言相思之切尤妙者,将水驿灯昏之现境与曲屏近底之幻境叠印为一境,真耶,幻耶,恍不可辨。姜夔《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云:“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与此同一意境。梦毕竟是梦况且又是想象的梦,即刻便醒。结笔,词人又陷入痴情之悬想:“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想得伊人夜来最苦,只有淮南皓月,冷照伊人孤眠。一结凄凉无尽。
全词由旅途中欲行又止,进入追忆临别前听曲话旧,再缅想窗前叹惋分离、询问归期,方折回驿馆灯下闪现旧境、悬想对方,叙事婉曲,思路回环跌宕,笔法细微精当,洵称写男女离情之名篇。
此词显著特色是寓叙事于抒情。情以叙出主要是借助于其动作言语的悲伤,而使叙述、抒情融合无间。起笔三句写现境,“为大乔”以下直至换头,全是追忆惜别情境。“叹幽欢”二句才收回现实,“问后约”四句又跌入追忆。“水驿”三句则是幻觉,结笔变为悬想。纵观全幅,上片主写追忆,层次较为单纯,抒情更为直接、鲜明,下片则远为繁复,把追忆与现境、幻觉与悬想打成一片。由单纯而趋繁复之抒情结构,亦反映出词人由深沉而趋激烈之心态变化。寓叙事于抒情之笔法,实远绍清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云:“白石、梅溪皆祖清真,白石化矣。”白石怀人诸词,多不以回忆为主,而是另辟蹊径,化浑厚为清白,有别于清真,此词却逼近清真笔法。其风格显示出洗尽铅华,气格紧健之感。《解连环》词律规定要用一系列仄声单字领起下文。领字兼有声情并至之妙,是此词又一特色。词中每下一领字,如:却、为、更、道、叹、问、算、又、念,便领起一层词情词境。领字递用,则情境层层翻进。诸领字又多为感叹辞,表达怀想叹惋,最是虚处传神。用字在声律上对和谐要求与讲究,除却字外,其馀领字皆用去声,去声振奋,恰好振起声情。万树《词律》云:“名词转折跌宕处多用去声。姜白石深通音律,作词精美,其风格清真瘦劲,如秋林疏叶,互相异了周邦彦的华艳丰腴。”此词正是好例。

解连环·玉鞭重倚相关古诗词

  • ·古诗《湘月·五湖旧约》--《湘月·五湖旧约》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
  • ·古诗《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
  • ·古诗《征招·潮回却过西陵浦》--《征招·潮回却过西陵浦》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潮回却过西陵浦,扁舟仅容居士。去得几何时,黍离离如此。客途今...
  • ·古诗《角招·为春瘦》--《角招·为春瘦》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
  • ·古诗《惜红衣·簟枕邀凉》--《惜红衣·簟枕邀凉》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簟枕邀凉,琴书换曰,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
  • ·古诗《解连环·玉鞭重倚》--《解连环·玉鞭重倚》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玉鞭重倚。却沉吟未上,又索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
  • ·古诗《探春慢·衰草愁烟》--《探春慢·衰草愁烟》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
  • ·古诗《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 ·古诗《侧犯·咏芍药》--《侧犯·咏芍药》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红桥二十四,总是行...
  • ·古诗《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叠鼓夜寒,垂灯春浅,匆匆时事如许。倦游欢意少,俯仰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