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雄跨洞庭野

《水调歌头·雄跨洞庭野》作者为宋朝诗人袁去华。其古诗全文如下: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前言】
《水调歌头·雄跨洞庭野》是宋代词人袁去华的作品。作品字里行间吊古伤今,反映了作者强烈的忧国怀古的民族之情。
【注释】
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
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上片以“雄跨”两字领起,展示了定王台所处的位置和广阔的背景:洞庭野和古湘州。纵览时空,气势不凡。在这样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下www.7gushi.com,巍然高耸台基百尺的定王台使人自然联想到定王当日的威仪,旌旗如云,华盖千乘,丝竹歌吹,响遏行云。千年之后,音犹在耳,但那时的繁华早已云消雾散。斗转星移,历史几经变迁,多少朝代兴废更迭,哪里还有昔日的踪迹呢,使人不禁慨叹兴废的匆匆。
换头转入伤今。“登临处”三句,写登临之意。眼前看到的是万古不变的乔木落叶和大江奔流,使人在哀叹历史的情绪上又生岁月如流生命短暂之叹。“书生报国无地”五句,抒写自己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作者心怀报国之心,但朝廷昏聩、腐败无能,使大好河山一夜之间惨遭沦丧,连象征朝廷命脉的袒陵也被敌人的铁骑所践踏。他满腔的愤恨,难以遏止。这恨有山河破碎之恨,也有服国无门之恨,最后两句以景结情,萧瑟的秋风和昏暗的落日,更增添了他的无限忧愁。
本篇将登临凭吊而激起的忧国之思、怀古之意升华为强烈的民族感情。结构严密,寄慨深沉,苍凉雄阔,慷慨悲壮,有辛(弃疾)派词人之风。
遥想当时定王登临,何等威仪:旌旗蔽空,如虹霓飞展,车盖千乘,呼拥前后,一路丝竹管弦,响遏行云。岁月如流,兴废悠悠,但词人的不胜今昔之感并没有落入一般咏怀古迹的窠臼,而是升华为感伤时事爱国之情,先抒自己请缨无路、徙然自首的悲心理,后叙山河沦落、故土失陷的惨痛局面。

水调歌头·雄跨洞庭野相关古诗词

  • ·古诗《八声甘州·正阴阴夏木听黄鹂》--《八声甘州·正阴阴夏木听黄鹂》作者为宋朝诗人袁去华。其古诗全文如下:正阴阴、夏木听黄鹂,百啭语惺忪。乍钩窗意适,临池倒影...
  • ·古诗《满江红·社雨衬晴烟光暖》--《满江红·社雨衬晴烟光暖》作者为宋朝诗人袁去华。其古诗全文如下:社雨衬晴,烟光暖、吴山滴翠。望绛阙、祥云亏蔽,粉垣千雉。...
  • ·古诗《满江红·画栋珠帘临无地》--《满江红·画栋珠帘临无地》作者为宋朝诗人袁去华。其古诗全文如下:画栋珠帘,临无地、沧波万顷。云尽敛、西山横翠,半江沈影。...
  • ·古诗《满庭芳·麦陇黄轻桑畴绿暗》--《满庭芳·麦陇黄轻桑畴绿暗》作者为宋朝诗人袁去华。其古诗全文如下:麦陇黄轻,桑畴绿暗,野桥新碧泱泱。怕春归去,莺语燕飞忙...
  • ·古诗《水调歌头·雄跨洞庭野》--《水调歌头·雄跨洞庭野》作者为宋朝诗人袁去华。其古诗全文如下: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
  • ·古诗《水调歌头·云冻鸟飞灭》--《水调歌头·云冻鸟飞灭》作者为宋朝诗人袁去华。其古诗全文如下:云冻鸟飞灭,春意着林峦。_娥何事,醉撼瑞叶落人间。斜入酒楼...
  • ·古诗《鹧鸪天·寄情》--《鹧鸪天·寄情》作者为宋朝诗人李吕。其古诗全文如下:脸上残霞酒半消,晚妆匀罢却无聊。金泥帐小教谁共?银字笙寒懒更调。人悄...
  • ·古诗《醉落魄·惊鸥扑蔌》--《醉落魄·惊鸥扑蔌》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千秋。其古诗全文如下:惊鸥扑蔌。萧萧卧听鸣幽屋。窗明怪得鸡啼速。墙角烂斑,一半露松绿...
  • ·古诗《鹧鸪天·煮茧》--《鹧鸪天·煮茧》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千秋。其古诗全文如下:比屋烧灯作好春,先须歌舞赛蚕神。便将簇上如霜样,来饷尊前似玉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