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秋夜

《谒金门·秋夜》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
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
【前言】
《谒金门·秋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秋夜思的凉色,下片写秋夜思的回声。全词使用了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一贵人的秋夜思和余思。
【注释】
⑴谒金门: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不怕醉》、《出塞》。
⑵帷:帐子。
⑶漏:古代计时的工具,用壶滴水的方法计算。这里代指时间。
⑷玉枕:陶瓷枕,以示华贵之用物。绣被:指绸缎一类的被子,富贵人家的征示。
⑸已:前“已”,已经。末“已”,停止。
【翻译】
在秋夜的帐帷里,那计时的满滴长久地陪伴着贵人不能入睡。低枕的玉枕渐渐凉了,轻薄的绣被已用上了,床上弥漫了一片秋天的气氛。晨光浸透窗纸www.7gushi.com,窗外报晓的雄鸡发出第一阵鸣声,鸡声断断续续,又从耳边传来,天已亮了,但鸡声还未停息。
【赏析】
上片,写秋夜思的凉色。“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不说贵人心不平静,而说长漏与贵人为伴不能人眠,躺卧“秋帷”,煎熬“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不说贵人秋思心凉,而说“玉枕”低枕而“凉”,“绣被”顿时而“轻”薄。这凉玉枕,这轻绣被,渗透着“一番秋气味”,弥漫在贵人的“秋帷里”。或许就是这“玉枕”、“绣被”、“秋气味”,正是引起贵人“无寐”心凉的媒介。而这一幕就发生在夜色无声的“秋帷里”。
下片,写秋夜思的回声。“晓色又侵窗纸,窗外鸡声初起。声断几声还到耳,已明声未已。”长夜刚过,贵人本已心凉,全身心地浸透“秋气味”,应算完成“秋夜思”的全篇构建。词人竟运用词的有限文字,写了“秋夜思”的续片,在光和声上继续做文章,因为光和声最易撩动人的思想情感。“晓色”“侵窗纸”,点明早晨来临;“鸡声初起”,表示划破长夜的秋思,给“秋帷”人展示一线希望。晨光伴随不停的鸡声,从“到耳”中给“秋帷”人带来美好回声。或许这“晓色”、“鸡声”的来临,才真正解除“秋帷”人的绵绵夜思。而这一幕就发生在晓色有声的“窗外”,令人长长回味。
全词,写一贵人的秋夜思和余思,可词中找不到一个“思”字,更找不出在“思什么”。词人运用通感的手法,从色与声的沟通、挪移中构思了“秋帷”人的秋思图。上片,“秋帷”人一言不发,无声胜有声;下片,“鸡声”声声不断,则是有声衬无声。

谒金门·秋夜相关古诗词

  • ·古诗《如梦令·有寄》--《如梦令·有寄》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
  • ·古诗《如梦令·唐庄宗制》--《如梦令·唐庄宗制》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
  • ·古诗《谒金门·今夜雨》--《谒金门·今夜雨》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 孤负金尊绿醑。...
  • ·古诗《谒金门·秋池阁》--《谒金门·秋池阁》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自笑浮名情薄。似...
  • ·古诗《谒金门·秋夜》--《谒金门·秋夜》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秋帷里。长漏伴人无寐。低玉枕凉轻绣被。一番秋气味。晓色又侵窗纸。窗外...
  • ·古诗《醉落魄·苍头华发》--《醉落魄·苍头华发》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苍头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 ·古诗《醉落魄·分携如昨》--《醉落魄·分携如昨》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 ·古诗《醉落魄·醉醒醒醉》--《醉落魄·醉醒醒醉》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醉醒醒醉。凭君会取这滋味。浓斟琥珀香浮蚁。一到愁肠,别有阳春意。...
  • ·古诗《华清引·平时十月幸兰汤》--《华清引·平时十月幸兰汤》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平时十月幸兰汤。玉甃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