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前言】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清代学者纳兰性德所做的词。这是一首边塞词。词作通过刻画“北风”“晚烟”“戍垒”“斜日”等边塞之景,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注释】
①那畔:那边。
②吹断: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③若为情:若,怎。若为,怎为之意。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宋晏几道《南乡子》:“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又,宋毛滂《小重山》:“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情。”
④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戍,保卫。
【翻译】
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鉴赏】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www.7gushi.com,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
不过,纳兰的边塞词当中那种漂泊的诗意的自我放逐感的确是其独擅。比如本篇的结尾“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相关古诗词

  • ·古诗《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夜已三更,一阕悲歌泪暗零。须...
  • ·古诗《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沙岸有...
  • ·古诗《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魂梦不...
  • ·古诗《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伴我萧...
  • ·古诗《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
  • ·古诗《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古戍烽...
  • ·古诗《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欲倩烟丝遮别路,...
  • ·古诗《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
  • ·古诗《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银蒜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