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妻怨·河湟戍卒去
《卒妻怨·河湟戍卒去》作者为唐朝诗人皮日休。其古诗全文如下:
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
家有半菽食,身为一囊灰。
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
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
少者任所归,老者无所携。
况当札瘥年,求粒如琼瑰。
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
其夫死锋刃,其室委尘埃。
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
岂无黔敖恩,救此穷饿骸。
谁知白屋士,念此翻欸欸。
【前言】
《卒妻怨》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叙述了唐末那个时代饿殍遍地,壮男卫戍,死在战场,家中妻老无人抚养,走死逃亡的悲惨现状,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痛恨。
【注释】
⑴河湟:黄河与湟水。此处指湟水流域及湟水注入黄河处的黄河两岸地方。河湟地区,自唐肃宗时起为吐蕃侵占。后来,唐朝在此地多次与吐蕃发生战斗。湟,湟水,黄河支流,源出青海,在甘肃注入黄河。
⑵家:指戍卒的家。半菽食:连豆叶粥都吃不饱,只能吃半饱。一说:以蔬菜拌杂粮为饭食。菽食,同“藿食”,以豆叶为食。菽,同藿,豆叶。
⑶身:戍卒自己。一囊灰:士卒阵亡之后,烧尸骨为灰,以布囊盛之。
⑷按:止,此处作“注销”解。其,与下句的“其”同义,代阵亡的士兵。籍:名册。
⑸伍:古代军队中五人为一伍,此处代军队。斥:逐。
⑹处处鲁人髽:指因为战士阵亡多,所以穿丧服的妇人也多。鲁人髽,《礼记·檀弓》:“鲁妇人之髽而吊也。”髽,妇人丧髻。
⑺杞妇:杞梁之妇。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大夫杞梁随庄公伐莒,战死,庄公往吊其妻。《礼记·檀弓》篇也有关于此事的记载。又据《列女传》记载,杞梁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城为之崩,既葬之后,其妻赴淄水而死。此处的“杞妇”指代阵亡战士的妻子。
⑻少者,老者:指阵亡战士家中的老小。任所归:任其所归,任其所往,指无人过问,无人赡养。携:与上句的“归”同义,过问、赡养的意思。
⑼札瘥年:瘟疫流行之年。札,瘟疫。瘥,病。
⑽琼瑰:美玉。累累:相连不绝的样子。
⑾饿殍:俄死的人。
⑿摧:摧折,摧裂。
⒀死锋刃:死于刀枪之下。锋,枪锋。刃,刀刃。
⒁室:本指妻室,这里泛指家人。委尘埃:抛弃于荒野沟壑。委,委弃。
⒂安在:何在。
⒃岂:难道。黔敖:卷秋时齐国人,曾于饥荒之年施舍米粥,救济饥民,事见《礼记·檀弓》篇。
⒄穷饿骸:饥饿将死亡的人。
⒅白屋士:贫士。白屋,不施丹采之屋,为贫贱者所居。
⒆念:想。欸欸:叹息声。
【翻译】
士卒因戍边去河湟,戍卒一半多都阵亡。家中没人可以吃饱,战死后骨灰装布囊。官吏销他册中名字,军中逐出他的妻房。处处寡妇穿着丧服,家家寡妇多是哀伤。家中妻小无人过问,家中父老无人赡养。颗颗米粒有如珠玉,又值瘟神降下灾殃。饿殍一个接着一个,见此不觉泪水沾裳。家人死去弃于沟壑,战士毙命于刀枪下。使命完成生命献出,哪见官府给予奖赏!难道无黔敖施恩惠,救活饥民美名大扬。谁知白茅屋有贫士,见此不觉心痛断肠。
【鉴赏】
此诗揭示了晚唐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忍。广大阵亡战士为国捐躯,他们的妻儿老小却得不到应有的抚恤,在灾荒和瘟役的残酷岁月里苦苦挣扎wWw.7gushi.com,生活在死神的阴影中。这首《卒妻怨》写的是阵亡士卒妻子们的怨恨。
这首诗从一个戌卒去河湟戌边写起,这位士卒在戊守河徨地区时死去,官吏立即在花名册中勾销了他的名字,赶出了他的妻子,断绝了对他家属的赡养。这些描写指出了唐代统治者只知道强迫士兵为其卖命,而毫不关心战死士兵家属的死活。
接着,诗人扩展他的视野,从更广泛的角度描写了社会的面貌。社会上瘟疫流行,米价昂贵,颗颗米粒如同珠玉,天下饥馑,饿殍遍地。而统治阶级除驱使人民远戍河湟之外,连一点表面的样子也不装,对完成了使命献出了生命的士兵一点奖赏也没有,对在死亡线上纷纷倒毙的饥民一点小恩小惠也不施。从这些描写中,表明了唐代的统治者是吃人的豺狼,他们才真正是这场灾难的制造者,诗人对这场社会灾难的制造者十分痛恨,无情地揭露他们,大声地痛斤他们,而对人民,诗人则流出了同情的眼泪,诗人在诗中说自己“心若摧”,说自己“翻欸欸”。他面对如此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发出了痛心的长叹,通过“卒妻怨”的形式为民请命,为阵亡的戌卒鸣冤。
全诗语言朴实,行文自然,毫无雕饰之态,字里行间满是哀伤愤激之情,晚唐社会的黑暗衰朽,统治阶级的残忍、不顾人民死活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以自己的良心代民立言,无情地揭露了这一目不忍睹的社会惨状。一个社会到了统治者视人命如草芥,不顾人民死活,人民已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的时候,这个社会也就到了需要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卒妻怨》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真实的社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