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望匡庐

江行望匡庐》作者为宋朝诗人钱起。其古诗全文如下: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前言】
《江行望匡庐》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注释】
匡庐:庐山。
云雾窟:云雾缭绕的懂窟。
【翻译】
因为风雨而使我发愁,近在咫尺的庐山却不能攀登。我怀疑在云雾缭绕的洞穴之中,还有六朝时期的僧侣。
【赏析】
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
“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即指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一般说来,描写高山流水的诗歌,作者多从写形或绘色方面去驰骋彩笔;此诗却另辟蹊径,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庐山为南朝佛教胜地,当时山中多名僧大师寄迹其间。这wwW.7gushi.com些往事陈迹,成了诗人联想的纽带。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这一副奇幻莫测的景象,不能不使诗人浮想翩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此种迹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庐的神奇色彩。庐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诗人却“只疑”佛窟高僧,可见情致的高远和诗思的飘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本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江行望匡庐相关古诗词

  • ·古诗《水调歌头·焦山》--《水调歌头·焦山》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潜。其古诗全文如下: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
  • ·古诗《满庭芳·小阁藏春》--《满庭芳·小阁藏春》作者为宋朝诗人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
  • ·古诗《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作者为宋朝诗人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
  • ·古诗《秋日·返照入闾巷》--《秋日·返照入闾巷》作者为唐朝诗人耿湋。其古诗全文如下: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前言】《秋日·...
  • ·古诗《江行望匡庐》--《江行望匡庐》作者为宋朝诗人钱起。其古诗全文如下: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前言】《江行望匡庐》...
  • ·古诗《梅花引·荆溪阻雪》--《梅花引·荆溪阻雪》作者为宋朝诗人蒋捷。其古诗全文如下: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
  • ·古诗《瑞鹤仙·泪荷抛碎璧》--《瑞鹤仙·泪荷抛碎璧》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
  • ·古诗《清平乐·采芳人杳》--《清平乐·采芳人杳》作者为宋朝诗人张炎。其古诗全文如下: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去年燕子天涯...
  • ·古诗《清平乐·春晚》--《清平乐·春晚》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国。其古诗全文如下: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