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宿栖贤寺

游庐山宿栖贤寺》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王安国。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翻译】
老屋清冷躺不住,坐起来披着破皮袄意兴阑珊。夜半的明月照耀着群山,恍如白昼,山谷中的泉水淅沥作响,仿佛秋天的风雨声。很惭愧自己为尘世所累,心虽超然物外,又想干什么呢?明天走在松荫路里,我肯定会惆怅的,怎么能没有诗作为留念呢。
【赏析】
该篇是王安国游庐山夜宿栖贤寺感怀所作。庐山佛WwW.7gushi.com寺颇多,有五大丛林,栖贤寺是其中之一,为南齐参军张希之首建,屡经兴废,遗址在今三峡涧玉渊潭北。当时诗人踯躅庐山,独宿佛寺,古屋萧索,四顾寥落,顿起遗世独立之想。这首诗就抒写了作者登览庐山的洒脱襟怀和情趣。
首联紧扣“宿栖贤寺”,以直叙入题,由于寺殿年久失修,故山风吹入,萧萧作响,而卧寝不得周严,寒气就会侵入。“弊裘”句由上文生出。因寝卧不宁,故而“弊裘起坐”,由“古屋萧萧”,而生“绸缪牖户”之想。“绸缪牖户”出自《诗经·豳风·鸱鸮》,意思是缠绕柴木,修补门窗。这一联切题叙事,且渲染出一种夜宿深山古寺的萧索阒静气氛。
由于中夜不眠,得以目睹深山夜景。次联集中笔力摹写庐山之夜。层峦叠嶂中,皓月当空,皎洁的清光,把整个大千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山谷间,泉水淙淙,仿佛为寂净的人间带来了风雨交加的萧瑟秋声。一句写山中月色,主要诉诸视觉;一句写山谷泉声,主要诉诸听觉。这里静景和动景互相配合,出色地构造了一个明净、透彻、幽寂、清寒的尘外世界,为人排解尘念、唤起遐思,布设了一种适宜的氛围。方虚谷说王安国诗“佳者不可胜算,而富于风月,此诗三四壮浪而清洒”(《瀛奎律髓》卷一),正指出这两句的独特气韵。
沉浸于如此境界中,诗人忘却俗念,烦恼顿消,于是脱口咏出“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两句。“尘中”,犹言尘世、尘网,包括世俗社会和市井闹区。踪迹进入尘世,则会有俗务牵累、世事羁绊,着一“惭”字,表示了对世俗桎梏的不甘和不满。由此生出了“期”字,只消“心期物外”,就会无求无欲,身心恬然。物外即世外,《唐书·元德秀传》记载,元德秀“陶然遗身物外”,元氏以置身物外,求得精神超拔。诗人则是虽“迹入尘中”,却能“心期物外”,而达到泊然无求的境界,显得更为通达。两句一写形迹,一写心神,结构相对,内容相反,而意义上又有递进,连贯而下,对仗中具有气韵流动之美。
虽然“心期物外”,却也可“迹入尘中”,离开这宁静高洁的环境,诗人还是会有感慨,因而尾联有“须惆怅”之语。庐山长松林立,到后世仍然有“松树路”之名。天明登途,穿越松柏蔽空的山路,诗人更会惆怅不已。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此时诗人留驻片刻,他才会写诗记叙此行。这两句,“须惆怅”一转,“忍更”再转,而以题诗留念收尾,很符合登览游记诗的旨趣,十分得体。“忍更”二字强调必须有诗,表达出对庐山清境的低徊依恋,颇有余音袅袅之致。

游庐山宿栖贤寺相关古诗词

  • ·古诗《江宁夹口三首其三》--《江宁夹口三首其三》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其一茅屋沧洲一酒旗,午烟孤起隔林炊。江清日暖芦花转,只...
  • ·古诗《青门引·乍暖还轻冷》--《青门引·乍暖还轻冷》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先。其古诗全文如下: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
  • ·古诗《咏史·吾希段干木》--《咏史·吾希段干木》作者为南北朝诗人左思。其古诗全文如下: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
  • ·古诗《戚夫人歌》--《戚夫人歌》作者为东汉文学家戚夫人。其古诗全文如下: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前...
  • ·古诗《题奉晚·花落柴门拾夕晖》--《题奉晚·花落柴门拾夕晖》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周敦颐。其古诗全文如下: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
  • ·古诗《游庐山宿栖贤寺》--《游庐山宿栖贤寺》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王安国。其古诗全文如下: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
  • ·古诗《窗前木芙蓉》--《窗前木芙蓉》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
  • ·古诗《五月十九日大雨》--《五月十九日大雨》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刘基。其古诗全文如下: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
  • ·古诗《初雪赏梅》--《初雪赏梅》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无名氏。其古诗全文如下:方怅秋尽草木衰,圃菊憔翠霜色白。孰料一夜朔风紧,漫天飞雪邀梅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