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台恸哭记

登西台恸哭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古代散文名篇,一作《西台恸哭记》。南宋谢翱作。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恸乎丞相(即文天祥)”、“恸乎宋之三百年”(元张丁《登西台恸哭记注》)。为避元统治者的文网,词语多隐蔽,但悲哀沉痛、泣血吞声之情,不能自掩。
【原文】
始,故人唐宰相鲁公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今其诗具在,可考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榜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甃,如入墟墓。还,与榜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榜中。榜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着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余尝欲仿太史公着《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
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翻译】
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第二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分手。又过了一年,鲁郡公因事路过张睢阳庙和颜杲卿驻军WWw.7gushi.com处常山一带,慷慨悲歌,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游于黄泉。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为证。
我遗憾一死之后只能空着两手与鲁郡公相见于地下,幸而还偏偏记得与他分别时的言语,每当我想到这些情景时,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与我们分手时的情状恰巧相像时,就会令我徘徊流连仔细察看,悲痛异常而不敢哭泣。三年之后,我经过吴县——吴县是鲁郡公早年办公的府治所在地,对着姑苏台第一次为鲁郡公痛哭。又四年之后,我在越王台再次为他痛哭。又过了五年即到今天,我在严子陵钓台又设祭大哭。
昨天,我与友人甲、乙、丙相约好第二天聚会。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然后上岸,瞻仰严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边僧房内休息。但见坏墙枯井,好像进入坟墓当中。回到船中,与船夫一道置办了祭祀用具。过了一会,雨停下,我们登上西台,在荒亭角上安放了牌位,然后下拜,跪下行礼。祝诵完毕后,又大哭三声,然后再下拜,起立。这时我又想起自己年轻时,经过这里一定要来祠堂瞻拜。起初来的时候,是跟随先父一起来的。如今我也快要老了,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于是又对着东方哭拜不止。这时,有云从南边飘来,阴湿郁结,云气罩住了林木,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气氛。我用竹如意敲着石块,演奏楚歌来招他的魂,歌词是:“魂灵啊,你早上要飞往何方?晚上不要归来,因为关塞一片昏黑。你化为朱鸟虽然有了嘴,却能吃到什么?”歌毕,竹如意与石块俱已碎裂了,于是大家就相互感叹。我们又登上东台,抚摸青石,然后回到船中休息。船夫方才因我痛哭过而感到惊奇,说:“刚才有巡逻船在此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别处?”因此移船到河中心,设酒举杯相劝,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傍晚,雪飞风寒,舟中不可久留,就上岸住到乙家。夜里再次写诗怀古。到了第二天,风雪更大了,我就与甲在江边分手,仅与丙两人一同归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才到家。
这以后,甲寄来书信与赋别的诗歌,信中说:“这天风急浪高,船夫拼命摇橹,耽搁了很久才渡过河。过河之后,真疑心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伟观。”我说:“唉!自从阮籍死后,空山之中已有千余年没有哭声了。这事是否有神灵相助当然不能确知,但这次聚游确实是件壮举。我们仅能赋诗作文来表达情怀,实在是很可悲的。”我曾经想模仿司马迁作《秦楚之际月表》的体例作《季汉月表》。现在也许没有人能了解我的用心,但后代人一定会了解我的用心。这里我应当把此事记下来,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将来把它附在记载季汉事迹之后。
今天是先父登严子陵钓台后的第二十六年。先父名某字某,他登台这年是乙丑年。
【鉴赏】
这是一篇缅怀抗元英雄、高扬民族正气的记叙性散文。文章作于文天祥就义八年以后,由于作者情感的长期积淀,历久弥深;加之在元人的高压统治之下,有许多话不敢明言,内心极度压抑,一旦形诸文字,愈觉悲壮动人。
谢翱哭悼文天祥,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作者早年献身抗元斗争,投奔于文天祥麾下,与文天祥有着特殊关系——既是其亲属,又是其亲密战友。在与文天祥的交往中,他对文天祥的人格、气节,有着比一般爱国志士更深一层的理解,心灵上也有更多的默契,因此,对于文天祥的壮烈殉国,他有着痛彻肺腑的深刻感受。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三哭”,来展示这种情感基础:始哭于姑苏夫差之台,是因为文天祥曾在苏州开府执事,他的临难死节,也在始哭的这一年;继哭于会稽越王之台,因为当年文天祥奉命使元,经过越王台,曾为勾践兴越灭吴事迹而赋诗述志;又哭于子陵之台,表明对文天祥这位故人高风亮节的无比景仰之情。
作者通过祭奠文天祥,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民族感情,这是恸哭的主要情感内涵。在本文中,作者通过不同角度,来表明其爱国情怀:
一是在祭奠前回忆当年与文天祥壮烈话别,“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其中蕴蓄着斯人已逝,而己犹独存,江山虽在,而人事全非的感慨,故云“徘徊顾盼,悲不敢泣”,“今予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
二是在祭奠中穿插了一段遇元军巡逻船的事件:“榜人始惊予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榜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这用以暗示元统治者戒备森严,实行着恐怖统治,表示了对异族统治的强烈仇恨。
三是在祭奠后表示欲着《季汉月表》(实际指代《季宋月表》),通过详细记述宋末史事,表达以宋为正统的不忘故朝之心,以及兴 汉灭夷、扶宋抗元之志。“今人不有知予心,后之人必有知予者”,就暗示了作者此举的深刻用意。
凡此种种,都有力表明:作者为文天祥恸哭,实是为抗元事业终遭失败而恸哭,为祖国河山陷于敌手而恸哭,为三百年宋朝一旦覆亡而恸哭。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高风亮节,爱国志士谢翱的沦亡之痛,具有巨大的激励力量。因为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是民族凝聚力的一种象征,是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它能激发起生活在异族统治下的人民不甘奴役、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又能鼓舞从奴役下解放出来的人民,努力建设新生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登西台恸哭记相关古诗词

  • ·古诗《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在...
  • ·古诗《阅江楼记》--《阅江楼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本文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七。朱元璋称帝后,下诏于南京狮子山顶修建阅江楼...
  • ·古诗《大龙湫记》--《大龙湫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大龙湫记》是元代李孝光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两次大龙湫的记游,写出了大...
  • ·古诗《送何太虚北游序》--《送何太虚北游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原文】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
  • ·古诗《送秦中诸人引》--《送秦中诸人引》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原文】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
  • ·古诗《登西台恸哭记》--《登西台恸哭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古代散文名篇,一作《西台恸哭记》。南宋谢翱作。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
  • ·古诗《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散文篇名,南宋文天祥作。是作者诗集《指南录》的序之一。文中回顾了作者出...
  • ·古诗《金石录后序》--《金石录后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金石录后序》倾注了李清照夫妇毕生心血的巨著,著录了他们所收藏的夏、商...
  • ·古诗《书洛阳名园记后》--《书洛阳名园记后》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书洛阳名园记后》是《洛阳名园记》一书的后记。本文论证从洛阳的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