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陆鸿渐不遇

寻陆鸿渐不遇》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僧皎然。古诗全文如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前言】
《寻陆鸿渐不遇》是唐代诗僧皎然的作品。此诗为访友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吐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层次分明,音调和谐。
【注释】
⑴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着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⑵虽:一作“唯”。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⑶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⑷着花:开花。
⑸扣门:敲门。
⑹西家:西邻。
⑺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⑻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翻译】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赏析】
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陆鸿渐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襟怀和气度的赞美。
移家至城廓之旁,人烟尚稠,但居处却是桑麻遮道(这使我们想起陶潜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刚刚在篱边种满新菊,所以秋天到来,还未开花(这又使我们想起陶潜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联一为转折,一为承接;用陶诗之典,一为正用,一为反用,却都表现了环境的幽僻。至此,一个超尘绝俗的隐士形象已如在眼前,而诗人访友的兴致亦侧面点出。第五句暗示人不在,因为连犬都不吠,当然家中无人了。一般说来,写到这里,“不遇”之意已见,再加生发,易成蛇足。就像柳宗元的《渔翁》一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wwW.7gushi.com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崖上无心云相逐。”前人每谓末二句“着相”,情思刻露,如苏轼、严羽、胡应麟、王士祯、沈德潜等都持是说。但皎然之写问讯于西家却正得其所。一方面,见出对陆羽的思慕,表明相访不遇之惆怅;另一方面,则借西家之口,衬托出陆羽高蹈尘外的形象,表明二人相契之根由。王士祯借用禅学,创为“神韵”之说,以不说尽为妙,但纯任自然,当发则发,当止则止,也是禅门风范。这还是就作者而说的。从另一角度看,对诗中所描写的对象即陆羽,并未给予任何直接的刻画,但其品格却呼之欲出,这也正符合禅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旨。

寻陆鸿渐不遇相关古诗词

  • ·古诗《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
  • ·古诗《送魏万之京》--《送魏万之京》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古诗全文如下: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
  • ·古诗《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作者为元朝诗人元好问。其古诗全文如下: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
  • ·古诗《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祖咏。古诗全文如下: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
  • ·古诗《行经华阴》--《行经华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颢。古诗全文如下: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
  • ·古诗《寻陆鸿渐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僧皎然。古诗全文如下: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
  • ·古诗《章台夜思》--《章台夜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古诗全文如下: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
  • ·古诗《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春宫怨·早被婵娟误》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荀鹤。古诗全文如下: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
  • ·古诗《孤雁·几行归塞尽》--《孤雁·几行归塞尽》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古诗全文如下: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
  • ·古诗《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巴山道中除夜书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古诗全文如下: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