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

赠从弟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桢。其古诗全文如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前言】
《赠从弟其二》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赞美。作为咏物诗,这三首对苹藻、松柏、凤凰虽然着笔不多,却都是画龙点睛,使它们个个风骨棱然。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倘若他自身没有这种“挺挺自持”的气骨,就不能将这类无情之物铸造得如此“高风跨俗”、富有生气。
【注释】
⑴亭亭:耸立的样子。
⑵瑟瑟:形容风声。
⑶一何:多么。
⑷惨凄:凛冽、严酷。
⑸"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
⑹本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翻译】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鉴赏】
松柏WWW.7gushi.com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成为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象征。孔子当年就曾满怀敬意地赞美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一首写法,与咏苹藻又稍有不同,不是先写背景,后写主体,而是开笔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
后面两句为表现松柏的苍劲,进一步渲染谷风之凛烈:“风声一何盛,松技一何劲!”前“一何”慨叹谷风之盛,简直就要横扫万木;后“一何”叙写松枝之劲,更显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刚挺难摧。诗人也许觉得,与谷风相抗,还不足以表现松柏的志节,所以接着又加以“冰霜”的进袭:“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前一个“正”字告诉人们,此刻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凄寒严冬;后一个“正”字又告诉人们,再看松柏,它却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
《礼记》说:“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贯四时不改柯易叶。”正可拿来作“端正”的注脚。这两句描摹冰霜,辞色峻冷;展示松柏,意态从容。松柏的坚贞志节,正显现于这一鲜明的对照之中。此诗结尾也是冷然一问:“岂不罹凝寒?”意谓:难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然后归结到诗人主意之所在:“松柏有本性。”吐语沉着,戛然收笔。读者于涵咏之际,恍可见到,那雄伟苍劲的松柏,还久久矗立在眼前。

赠从弟其二相关古诗词

  • ·古诗《天净沙·夏》--《天净沙·夏》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白朴。其古诗全文如下: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 ·古诗《天净沙·春》--《天净沙·春》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白朴。其古诗全文如下: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 ·古诗《雨后池上》--《雨后池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攽。其古诗全文如下: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前言...
  • ·古诗《秋夜山居》--《秋夜山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施肩吾。其古诗全文如下: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去雁...
  • ·古诗《赠从弟其二》--《赠从弟其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桢。其古诗全文如下: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
  • ·古诗《咏路·赤路如龙蛇》--《咏路·赤路如龙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邹浩。其古诗全文如下: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伊予独何为,与...
  • ·古诗《野池·野池水满连秋堤》--《野池·野池水满连秋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建。其古诗全文如下: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
  • ·古诗《送人之松江》--《送人之松江》作者为宋朝文学家俞桂。其古诗全文如下: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注...
  • ·古诗《资治通鉴》--《资治通鉴》(History As A Mirror)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