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酒忆荆高 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 今朝 慷慨还过豫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出自清朝诗人陈维崧的作品《南乡子·邢州道上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色冷并刀,一派朔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注释】
①邢州:河北邢台。
②并刀:古并州(山西北部)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
③一派:一片。 朔风:北风 ;指冬天的风,也指寒风。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三国魏·阮籍《咏怀》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东晋·谢灵运《岁暮》
④三河年少客:指好气任侠之辈。三河谓河东、河内、河南,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
⑤荆高:荆指荆轲。高指高渐离,此代指行侠仗义的刺客。
⑥燕赵悲歌:指荆高送别事。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⑦易水:河名,在河北易县附近。
⑧豫让:春秋www.7gushi.com末期晋国人,为智伯家臣。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智伯瑶为赵襄子所灭。豫让乃易姓埋名,漆身吞炭,数次谋刺赵襄子,不遂,自刎而亡。豫让桥:即豫让隐身伏击赵襄子之地,在邢台北,不存。
【赏析】
陈维崧少小生长江南,罗绮金粉,本多顽艳格调。至身经家国巨变之后,情怀激荡,于悲壮慷慨的史事最多感触,屡形于言,且铸就了《湖海楼词》的显著特色。
在“一派朔风卷怒涛”的萧瑟秋日,词人与三河豪侠并辔而行,途经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之地,目睹少年们“皂栎林中醉射雕”的“粗豪”气概,不禁回忆起当年荆轲、高渐离、豫让等悲剧英雄。词人心底的慷慨苍凉随着朔风疾漩而出,与如雪霜锋交相辉映,奏响激扬劲健的旋律,令人数百年以下读之,犹觉其生气虎虎,闪现于字里行间。“忆昨车声寒易水”句是一篇词眼,昔陶潜《咏荆轲》云:“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词人也正是怀着这种“余情”踏过豫让桥的。
此词与《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同时作,亦伤今吊古之意。但《点绛唇·夜宿临洺驿》以感喟历史风云为纲,多凄楚苍茫;这首词则杂入身世之悲,多豪迈遒壮。二者对读,意味尤厚。
清人评价这首词的下阕时曾说:“不着议论,自令读者怦怦心动”。作者通过上阕对秋景的描写和少年骑马射雕的英姿描写,引出对三河一带历史人物的追忆。作者对与燕赵相关的几位历史人物——荆轲、高渐离、豫让,都赋予了赞赏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仰。作者于漂泊中途径邢州,不由的想起这些慷慨悲歌之士,虽然没有直接议论,但叙述中寄寓了感其遭遇,慕其义烈的感情,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相关信息

  • ·《初晴新雨后 乍洗褪胭脂 缟衣妆就 东风倦倚 憨憨态、不管敲残》--“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出自清朝诗人顾太清的作品《玉烛新·白海棠》,其古诗全...
  • ·《便是有情当落日 只应无伴送斜晖 寄语东风休着力 不禁吹》--“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寄语东风休着力,不禁吹”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其古诗全...
  • ·《小立红桥柳半垂 越罗裙飏缕金衣 采得石榴双叶子 欲贻谁》--“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其古诗全...
  •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 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坐看画梁双燕乳。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自是思量渠不与。人间总被思量误”出自清朝诗人王国维的作品《蝶恋花·窗外绿阴添》,...
  • ·《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 尚系残春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窗外绿阴添几许。剩有朱樱,尚系残春住。老尽莺雏无一语。飞来衔得樱桃去”出自清朝诗人王国维的作品《蝶恋花·窗外绿阴添》,...
  • ·《残酒忆荆高 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 今朝 慷慨还过豫》--“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出自清朝诗人陈维崧的作品《南乡子·邢州道上作》,其古...
  • ·《秋色冷并刀 一派朔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 粗豪 皂栎林中醉》--“秋色冷并刀,一派朔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出自清朝诗人陈维崧的作品《南乡子·邢州道上作》,其古...
  • ·《渐欹斜、无力低飘 正目送、碧罗天暮 写不了相思 又蘸凉波飞去》--“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长亭怨慢·雁》,其古诗全文如下...
  • ·《别浦 惯惊移莫定 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 看字字悬针垂露》--“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长亭怨慢·雁》,其古诗全文如下:结...
  • ·《回汀枉渚 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 巧排作、参差筝柱》--“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长亭怨慢·雁》,其古诗全文如下: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