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楼前 惟是有、一陂湘水 摇荡湘云

“翠玉楼前,惟是有、一陂湘水,摇荡湘云”出自宋朝诗人黄孝迈的作品《湘春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
翠玉楼前,惟是有、一陂湘水,摇荡湘云
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注释】
①湘春夜月:词牌名。黄孝迈自度曲,词牌即词题,与诗意完全吻合。
②翠玉楼:此处指华丽的楼阁。
③桃根:出于东晋的《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相传为王献之所作,桃叶是其妾的名字。后人经常用桃叶、桃根指代意中人。
④并刀:古代作品中出现的“并刀”,有两义,一是指并州出产的刀子。二是指并州出产的剪刀。此处当取第二义。
【翻译】
世上非暮春可伤,可伤者乃在天涯羁旅;非羁旅可伤,可伤者更在生生隔绝的亲人和恋情。无怪翠禽的清歌,尽付与了落寞的"黄昏";柳花的轻飞,更难诉凝得的"别绪"。空酒的尊,在夜色中暗暗啜泣;淡青山,也默然无语。过片的层层烘托,使残月照耀的翠楼,愈加凄清。再推出一天"汀波"摇荡"的"湘云",愈增缺月难圆,梦短天长之哀切。
【赏析】
上阕写黄昏时分的心情:时近清明,绿柳枝头鸣禽啼啭,令人心绪迷乱,黯然伤神;鸟儿叫得多好听呵,仿佛一片美妙的清歌,可惜它都付与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的黄昏。这“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二句,属全词中的警句,词人不单单是写自然景象,而是以“翠禽”自况,慨叹自己的一片“清歌”只能付与这黄昏般的时代和阴影笼罩的社会。黄昏吞噬了鸟儿的清歌,社会湮没了词人的吟唱,自己的心声还能被谁注意、理解呢?想和柳絮低低地倾诉,又怕轻薄的柳絮不能理解自己深沉的伤痛;在这楚地异乡的旅栈孤栖独宿,满腔的柔情,满怀的别绪只有自家承受,有谁能给予一丝的温存慰藉?这里“柳花”又是一个比喻,一个象征,她也许是某一个轻薄的女子,无法理解词人襟怀,她的“温存”怎能抚慰词人的“柔情别绪”,反而使它更加强烈、执着。
下阕进一步抒写词人夜间独宿旅舍的情景和感怀:酒饮完了,一盏空樽放在面前;帘外青山朦胧阒寂,一钩残月当空,正对着门庭闪着幽幽的光辉。词人将“空樽”、“青山”、“残月”等意象都加以人格化:空樽因无酒而啜泣,青山因入梦而无语,残月因窥人而当门。这种拟人的手法其实都是词人孤寂心绪的外化,即作者主观情愫的对象化。
“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三句是词人目力与心绪的继续伸延:上句不是写到“残月当门”吗?从当着一钩残月的门口望出去,只见翠玉楼前的一泓清波在晴明的夜色中微微荡漾,波光摇着云影,使这幽静的夜更显得寂寥迷茫。www.7gushi.com词人连用两个“湘”字是为与上阕的“楚乡”相照应,更加突出自身“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在难堪的孤寂中,心儿自然要飞向故园、飞向亲人,怎奈天长梦短魂飞苦,从霎时的假寐中醒来,周围愈加充满失落的空虚。

相关信息

  • ·《帘栊昨夜听风雨 都不似、登临时候 一片宋玉情怀 十分卫郎清瘦》--“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出自宋朝诗人潘希白的作品《大有·九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 ·《戏马台前 采花篱下 问岁华、还是重九 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出自宋朝诗人潘希白的作品《大有·九日》,其古诗全文如下:戏...
  • ·《这次第 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出自宋朝诗人黄孝迈的作品《湘春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
  • ·《翠玉楼前 惟是有、一陂湘水 摇荡湘云》--“翠玉楼前,惟是有、一陂湘水,摇荡湘云”出自宋朝诗人黄孝迈的作品《湘春夜月》,其古诗全文如下: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
  • ·《此心与、东君同意 后不如今今非昔 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
  • ·《遨头小簇行春队 步苍苔寻幽别墅 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 催》--“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
  •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 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
  • ·《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 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 梦断神》--“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
  • ·《雨外蛩声早 细织就、霜丝多少 说与萧娘未知道 向长安 对秋灯》--“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