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作品《重别周尚书》,其古诗全文如下: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注释】
①庾信有《咏怀二十七首》,这首诗篇原列第七首。周尚书:即周弘正(496—574),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平舆县)人,周颚之孙。梁元帝时为左户尚书,魏平江陵,逃归建业。
②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万里:指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
③一人:庾信自指。
④河:指黄河。
⑤南向:向着南方。
【翻译】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www.7gushi.com。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赏析】
诗的开头写自己独留长安不得南返的悲哀。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庾信在这里是借用,因为阳关已成了“大道”的代称,如同我们把“阳关道”与“独木桥”对举。诗中的“阳关万里道”是喻指长安与金陵之间的交通要道。下旬“不见一人归”的“一人”指庾信自己而言,这二句说在长安至金陵的阳关大道上,有多少南北流离之士已经归还故国了。只有我一人不能归故土,这是令人伤心的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河边雁”喻指友人周弘正,这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一种虚拟,是庾信的内心感觉借助外物的一种表现形式。前已指出,庾、周分别是在早春,这时不可能出现秋雁南飞的实景,即使九尽春回,也只能看到鸿雁北去的景象。这两句诗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周弘正的返陈比作南归之雁,大有羡慕弘正回南之意;二是鸿雁秋去春来,来去自由,而自己却丧失了这种自由,以见自己不如鸿雁。沈德潜评这首诗说“从子山时势地位想之,愈见可悲。”这是知人论世之见,于诗歌鉴赏尤为重要。
此诗表现手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借代手法,开头即用“阳关万里道”借指长安至金陵的交通大道。此种手法增加了诗的含蓄美。另一艺术手法是虚拟,“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便是虚拟的景物,这种带象喻性的虚拟,使诗歌形象的含蕴更加丰富。可以想见,庾信在长安看到秋去春来的大雁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他自己不如大雁来去自由的感受已经隐藏多年了。送友人南归时,这种多年积淀在心头的情感一触即发,其内涵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尽。只有细味庾信的良苦用心,才能欣赏此诗谋篇遣词之妙。

相关信息

  • ·《江南倦历览 江北旷周旋》--“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出自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作品《登江中孤屿》,其古诗全文如下: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迥,...
  • ·《时危见臣节 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 身死为国殇》--“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出自蓟北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羽檄起边亭...
  • ·《疾风冲塞起 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 角弓不可张》--“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出自蓟北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羽檄起边亭...
  • ·《严秋筋竿劲 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 使者遥相望》--“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出自蓟北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羽檄起边亭...
  • ·《羽檄起边亭 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 分兵救朔方》--“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出自南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代出自蓟北门行》,其古诗全文如下:羽檄起边亭...
  • ·《唯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作品《重别周尚书》,其古诗全文如下: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
  • ·《阳关万里道 不见一人归》--“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作品《重别周尚书》,其古诗全文如下: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
  • ·《有情知望乡 谁能鬒不变》--“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其古诗全文如下: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
  • ·《佳期怅何许 泪下如流霰》--“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其古诗全文如下: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
  • ·《白日丽飞甍 参差皆可见》--“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其古诗全文如下: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