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时相对两三峰 走遍溪头无觅处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玉楼春·戏赋云山》,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释】
⑴“何人”两句:推山,把山推走,此写浮云遮山。《庄子·大宗师》:“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⑵常时:平时。
⑶无觅处:遍寻不见。
【翻译】
什么人在半夜把山推走了?抬头看四面都是浮云,猜想是浮云干的。平常相对而视的几座山峰,现找遍河边却寻不到它们在哪里。西风猛然吹起www.7gushi.com,浮云飘动,忽然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座擎天高山。老僧拍看手笑着夸赞,还在高兴青山依旧在这里。
【鉴赏】
开首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后来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曾用其字面,句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可见,用典的巧拙,不在于能否师其字面,而在于能否即景会心,缘事而变化。而“四面浮云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盖“知”字判断的意味太浓,和起句的诘问语气不相搭配,且使此句也显得呆滞;而着一“猜”字,不仅和起句的诘问语气相吻合,而且还使全韵灵动活泼,声情若掬。歇拍一韵紧承前韵,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词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因为青山是他闲居瓢泉期间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实写照。“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可见词人对青山的感情是多么深厚,怪不得他要殷勤寻觅呢。

相关信息

  • ·《芸草去陈根 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 舍我其谁也》--“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卜算子·漫兴》,其古诗全文如下:千古李将...
  • ·《千古李将军 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 却是封侯者》--“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卜算子·漫兴》,其古诗全文如下:千古李将...
  • ·《老僧拍手笑相夸 且喜青山依旧住》--“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玉楼春·戏赋云山》,其古诗全文如下: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
  • ·《西风瞥起云横度 忽见东南天一柱》--“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玉楼春·戏赋云山》,其古诗全文如下: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
  • ·《常时相对两三峰 走遍溪头无觅处》--“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玉楼春·戏赋云山》,其古诗全文如下: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
  •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玉楼春·戏赋云山》,其古诗全文如下: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
  • ·《付君此事 从今直上 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 记余戏语》--“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
  • ·《世间应有 芳甘浓美 不到吾家门户 比着儿曹 锳锳却有 金印光》--“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锳锳却有,金印光垂组”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