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公释门老 放逐来上国 还为世尘婴 颇带憔悴色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别赞上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川日东流,客去亦不息。我生苦漂荡,何时有终极。
赞公释门老,放逐来上国。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
杨枝晨在手,豆子雨已熟。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
异县逢旧友,初忻写胸臆。天长关塞寒,岁暮饥冻逼。
野风吹征衣,欲别向昏黑。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
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
【注释】
⑴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和尚
⑵苦:一作“若”
⑶雨:一作“两”
⑷友:一作“交”
⑸寒:一作“远”
⑹冻:一作“寒”
⑺昏:一作“昏”
⑻嘶:一作“鸣”
【翻译】
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59年(唐肃宗干元二年)冬在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区)所作。当年,杜甫在天水西枝村与赞上人一同寻置草堂地,杜甫一心想找一处向阳暖和的地方搭建自己居住的草堂,然而,杜甫和赞上人在西枝村周围看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如意的卜居地,杜甫只好暂时回到秦州城里。过了几天他又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一条山谷,那风光无限,条件不错。于是又产生了再去西枝村与赞公和尚一同寻找卜居地的想法。为此杜甫用诗的形式给赞上人写了一封信,再次谈到自己对卜居地的基本要求和与赞上人作邻往来的美好憧憬。这就是杜甫在秦州城里所作的《寄赞上人》。然而自古理想与现实多难于一致,由于种种原因,杜甫在西枝村与赞公和尚作邻卜居的愿望不但未能实现,就连客居秦州也是无法继续下去了。到了是年年底,杜甫决定离开秦州前去同谷。临别前杜甫写了一首《别赞上人》的诗书留给赞公和尚,以此告别。
【鉴赏】
从这首诗里并未明显看出杜甫为何离开秦州的原由。杜甫只是说到了自己正在和将要面临的飘泊不定的生活,想来十分惆怅,觉得这是自己命该如此。诗中仍然用相当的篇幅对献身佛门的赞上人无辜受www.7gushi.com到的迫害鸣不平,更对赞公不管什么时候、怎样情况下都能坦然面对遇到的不幸与苦难,表露出自己的敬佩之情。他觉得这也正是赞公修得正果的证明,不管走到哪一步,他都能随遇而安。与此同时,杜甫依然深深感怀于自己与赞公老友历遭劫难后仍能有缘在他乡重逢,由此而产生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想到眼下已临天寒地冻的漫长冬日,自己无奈还要移地换土,居无定所,一番悲怆凄凉又涌上心头。最后,杜甫告诫赞上人,他们都已年迈,还望今后各自多多保重。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此生不能与赞上人卜邻的惋惜和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