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声隆隆催转日 暮声隆隆呼月出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官街鼓·晓声隆隆催转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注释】
官街鼓:长安城大街上的鼓声,用以报时和戒夜。《旧唐书》:“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据《马周传》载:“先是京城诸街,每至晨暮,遣人传呼以警众。周遂奏诸街置鼓,每击以警众,令罢传呼,时人便之。”
隆隆:指鼓声。转日:指太阳升起。
月出:指月亮上升。
汉城:西汉建都长安,故称长安为“汉城”。黄柳:刚发嫩芽的春柳。这句暗示改朝换代,新帝登基,什物更换。
柏陵:指帝王陵墓。帝王陵地常植松柏,故称。飞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香骨:指赵氏的尸骨。
磓:敲击,这里是消磨之意。日长白:指无尽的白昼。
【翻译】
拂晓,隆隆WwW.7gushi.com的鼓声催促着太阳的运行,傍晚,隆隆的鼓声催促月亮的上升。京城里,嫩黄的春柳映照着刚更换的新帘,赵飞燕的香骨久已埋葬在皇陵。鼓声锤碎了千百年的漫长时光,秦皇汉武也不能再听到这官街的鼓响。任由您翠黑的头发变作芦花般模样,只有鼓声与终南山一起厮守京城,日久天长。就是天上也几次三番埋葬过神仙,只有这鼓声与漏声此起彼落,永远回荡。
【鉴赏】
唐元和五年(810),唐宪宗与宰相们谈到神仙时,问:“果真有神仙吗?”李藩回答说:“秦始皇、汉武帝学仙术、求长生,效果如何,你看看历史记载就知道了。”事见《资治通鉴》卷二三八。当时,李贺正任职长安,必有所闻,便借街头的鼓声,赋此诗来回答宪宗的问话。
这首诗题目是“官街鼓”,主旨却在惊痛时光的流逝。时间,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诗人刻画了官街鼓的鼓声这一艺术形象,把无形变成了有形,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读者感触到了时光这一无限存在的事物。官街鼓是时间的象征,那贯穿始终的鼓点,正像是时光永不留驻的脚步声。
诗一开始就描绘出一幅离奇的画面:宏观宇宙,日月跳丸,循环不已;画外传来咚咚不绝的鼓声。这样的描述,既夸张,又富于奇特的想象。一、二句描述鼓声,展示了日月不停运转的惊人图景;三、四句转入人间图景的描绘:宫墙内,春天的柳枝刚由枯转荣,吐出鹅黄的嫩芽,宫中却传出美人死去的消息。这样,官街鼓给读者的印象就十分惊心动魄了。它正是“月寒日暖煎人寿”的“飞光”的形象的体现。

相关信息

  • ·《卜夜容衰鬓 开筵属异方》--“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夜饮·卜夜容衰鬓》,其古诗全文如下: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烛分歌扇泪...
  • ·《几回天上葬神仙 漏声相将无断绝》--“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官街鼓·晓声隆隆催转日》,其古诗全文如下: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
  • ·《从君翠发芦花色 独共南山守中国》--“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官街鼓·晓声隆隆催转日》,其古诗全文如下: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
  • ·《汉城黄柳映新帘 柏陵飞燕埋香骨》--“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官街鼓·晓声隆隆催转日》,其古诗全文如下: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
  • ·《晓声隆隆催转日 暮声隆隆呼月出》--“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官街鼓·晓声隆隆催转日》,其古诗全文如下: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
  • ·《背人不语向何处 下阶自折樱桃花》--“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美人梳头歌》,其古诗全文如下: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 ·《妆成婑鬌欹不斜 云裾数步踏雁沙》--“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美人梳头歌》,其古诗全文如下: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 ·《辘轳咿哑转鸣玉 惊起芙蓉睡新足》--“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美人梳头歌》,其古诗全文如下: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 ·《西施晓梦绡帐寒 香鬟堕髻半沉檀》--“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美人梳头歌》,其古诗全文如下: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