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山头鹿 毛角自媚好
“呦呦山头鹿,毛角自媚好”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山头鹿》,其古诗全文如下:
呦呦山头鹿,毛角自媚好。
渴饮涧底泉,饥啮林间草。
汉家方和亲,将军灞陵老。
天寒弓力劲,木落霜气早。
短衣日驰射,逐鹿应弦倒。
金盘犀箸命有系,翠壁苍崖迹如扫。
何时诏下北击胡,却起将军远征讨。
泉甘草茂上林中,使我母子常相保。
【注释】
呦呦:鹿鸣声。《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啮:咬食。
将军:指汉将李广。据《汉书·李广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徒右北平,于是天子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灞陵:地名,因汉文帝陵墓而得名,在今陕西长安县东。李广晚年被废置不用,退居蓝田山中,终日游猎,一日醉后夜归,被灞陵尉喝止在亭下过夜。陆游借喻南宋偏安不战,使将军们闲居游猎。
劲:有力。
短衣:军衣。
【翻译】
“呦呦——”、“呦呦”,山上鹿群一声一声动情地叫;毛儿闪闪亮,双角茸茸长,真可爱,真美好!渴了奔山涧,悠悠闲闲饮清泉,饿了进树林,自自在在嚼芳草。朝廷学汉家,正同金人结姻好,将军像李广,回到灞陵来养老。天气转寒冷,弓力强又强,繁霜下得早,落叶飘又飘。将军穿军衣,驰快马,整天上山把鹿找,东边追,西边赶,弓弦响时鹿儿应声倒。金盘里,犀筷下,鹿儿命送一条条,青的岭,绿的谷,鹿儿踪影难见到。“皇上呵皇上,北伐诏令什么时候能听到?能否再让将军远征上抗金前线立功劳?到那时,上林苑中甜润的泉,丰美的草,尽着我们大小鹿儿享用命常保!”
【鉴赏】
唐代诗人张籍曾以《山头鹿》为题写过一首新乐府诗。不过张诗只是以“山头鹿”为起兴,写的是农民在官府征派军粮重压下,无以为生的苦难生活,毫未涉及山头鹿。陆游此诗则是因事命题,全诗紧紧围绕山头鹿的命运展开铺写,用以讽刺南宋朝廷的苟安国策,表现了诗人极高的爱国热忱。
诗的头四句展现了一幅丛山中群鹿活动的生活画面。一群毛角媚好的美丽山鹿,有的在潺潺溪流中畅饮,有的在茂密的林中草地上酣食。它们快乐地发出呦呦鸣声,悠然自得,其乐融融。诗人以如此恬澹美适而富有生活情趣的群鹿嬉戏图起笔,自然会引起读者对鹿的爱怜,这就为后文对将军杀鹿原因的愤Www.7gushi.com慨作了感情上的铺垫。
接着,诗人又另起一笔,借汉代时匈奴的和亲政策及名将李方被迫退居南山的史实,以讽南宋与金议和迫使将军们无用武之地的处境。诗人对名为和议实为投降卖国的南宋国策,一直强烈不满。他在不少诗篇里都明确表示了自己坚决反对的态度。他说:“和亲自古非良策”(《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生逢和亲最可伤”(《陇头水》)。“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关山月》)。此诗的“汉家方和亲,将军灞陵老”,同样表现了诗人对议和国策的愤慨。从历史上看,汉家和亲与李广困居灞陵并无关系。李广所处的汉武帝时代,对匈奴已改用武力,而李广被罢官退居南山,受辱灞陵,更非和亲政策所致。诗人在此把“将军灞陵老”的原因归之于“汉家方和亲”,让两件本来没有因果关系的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以汉喻宋,说明不少像李广那样有心报国且有才能的南宋将领终日闲闷无所事事的原因,用以抨击南宋的妥协政策。且李广并非终身闲居,不久又被起用,重赴战场,而诗人借用灞陵事时却用了个“老”字,深刻地表示了诗人对抗战前途的悲观失望及其无限沉痛愤懑的心情。
“天寒弓力劲,木落霜气早。”两句是写弓驽强劲,又正值秋天打猎的大好季节,从而引出下文的打猎场面。但这两句紧接在“汉家方和亲,将军灞陵老”后面,就耐人寻味了。诗人一直认为南宋军事力量足以与敌作个较量,他以一代名将李广喻南宋将领也是这个意思。据此,还曾向王炎作过恢复中原的积极建议。弓力强劲是可以也应该去打击敌人,但是因为“汉家方和亲”,因为“将军灞陵老”,驻守边防的将军只能对“木落霜气早”的狩猎季节发生兴趣。下文“短衣日驰射,逐鹿应弦倒”的围猎场面是“天寒弓力劲”的补充,进一步写出南宋的军力。“短衣日驰射”,将军们的精力何等充沛。“逐鹿应弦倒”,将军们的武艺又是何等高强。这样的强力劲弩理应驰骋沙场,力图恢复,而今却只能践踏宁静和平的山林,残杀温顺可爱的群鹿,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