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
《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作者为元朝诗人白朴。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上遗台,目断清秋,凤兮不还。怅吴宫幽径,埋深花草;晋时高冢,销尽衣冠。横吹声沉,骑鲸人去,月满空江雁影寒。登临处,且摩挲石刻,徙倚阑干。
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问谁能心比,秋来水净?渐教身似,岭上云闲。扰扰人生,纷纷世事,就里何常不强颜。重回首,怕浮云蔽日,不见长安。
【前言】
《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由白朴创作于元代。显示了自己与王安石诗、宋高宗书会心相契的情思,进一步扩展了前三层隐括李白诗意的内涵,怀古之思,黍离之悲,怅恨之情,尽在不言之中得到了宣示。
【注释】
凤兮不还:即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诗意。
横吹声沉:用晋人向秀重经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而痛怀亡友嵇康,作《思旧赋》的典故。
骑鲸人去:用李白曾自称“海上骑鲸客”的典故。白朴的世伯元好问也有“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水调歌头·赋三门津》)之句,亦以“骑鲸客”称李白。
【翻译】
无。
【赏析】
这首《沁园春》词作于词人五十五岁移居金陵后,是一首登临吊古之作。读这首词,有两点应予关注。其一,关于作者的生平思想。白朴生于金末,其父白华仕金至枢密判官,其族世为郡中望族。白朴七岁时,蒙古军包围汴京,其父随金哀宗仓皇出逃,京城遂被洗劫一空WwW.7gushi.com,其母亦死。后由世伯元好问挈带出京,流寓聊城。九岁时,金国灭亡。白朴自少生于亡国之邦,饱尝了战乱兵燹的苦难,终其一生,这种深重的切肤之痛在其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正如王博文序中所云:“自幼经丧乱,苍皇失母,便有山川满目之叹。逮亡国,恒郁郁不乐,以故放浪形骸,期于适意……视荣利蔑如也。”
其二,关于隐括前人诗意为词的写法。此词后有作者注文云:“保宁佛殿即凤凰台,太白留题在焉。宋高宗南渡,尝驻跸寺中,有石刻御书王荆公赠僧诗云:‘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常不强颜。亦欲心如秋水静,应须身似岭云闲。’意者,当时南北扰扰,国家荡析,磨盾鞍马间,有经营之志,百未一遂,此诗若有深契于心者,故书以自况。予暇日来游,因演太白、荆公诗意,亦犹稼轩《水龙吟》用李延年、淳于髡语也。”以前人诗文隐括为词的写法,北宋词人早已有之。如苏轼《水调歌头》词序云:“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即将韩愈《听颖师弹琴》一诗改写成词。这种依照他人诗文原有的内容、词句剪裁、改写而成的隐括词,可以巧妙地借他人之语道出己心,以他人诗文已有的影响来加强己作的张力,收相得益彰之效。
白朴此词上片写“金陵凤凰台”及凭吊之感。开篇三句,点明登临的时令和情景。以“独”字起句,挑明词人此番登台时孑然一身的孤单;一个“秋”字,既点明了时令,又昭示了古来士人“悲秋”的传统,与“独”字呼应,奠定了全词伤感的基调。然后借李白当年登斯台感叹六朝繁华的消失而忧国伤时、抑郁悲怆,抒发自己此时此地所触发的感伤。“怅”字以下四句,用李诗次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句意,进一步展开与深化“凤兮不还”的意蕴,浓化怅恨伤感之情。
联系白朴的生平遭际与思想态度,很明显,此处正是借凭吊六朝陈迹来抒写自己对故国沦亡的悲悼与怅恨。“横吹”句,暗喻自己怀念故友的情愫,亦呼应了开篇的“独”字。“骑鲸”句,意谓当年挥笔写出《登金陵凤凰台》这般佳作的大诗人李白亦人去台空,一种怅然伤怀之情愈发溢出。紧接着“月满空江雁影寒”,绘景渲情,浑化无迹,弥漫着吊古伤今、孤独无奈的意绪。歇拍三句,写凭吊宋高宗流寓于此御书王安石赠僧诗刻石之情景,词人“摩挲石刻,徙倚阑干”,融叙事、述景、抒情于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