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
《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其古诗全文如下:
步晴霞倒影,洗闲愁、深杯滟风漪。望越来清浅,吴歈杳霭,江雁初飞。辇路凌空九险,粉冷濯妆池。歌舞烟霄顶,乐景沈晖。
别是青红阑槛,对女墙山色,碧澹宫眉。问当时游鹿,应笑古台非。有谁招、扁舟渔隐,但寄情、西子却题诗。闲风月,暗销磨尽,浪打鸥矶。
【前言】
《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此词上片写作者游姑苏台而抚今追昔;下片抒发怀古伤今之情,暗含报国无门之叹。
【注释】
⑴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唐边塞曲。据王灼《碧鸡漫志》卷六说:“《甘州》世不见。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八声慢,有令,而‘中吕调’有‘象八声甘州’,他宫调不见也。凡大曲就本宫调制引、序、慢、近、令,盖度曲者常态。若‘象八声甘州’,即是用其法于‘中吕调’。”今所传“八声甘州”,《乐章集》入“仙吕调”。因全调共八韵,故称“八声”。双调,九十七字,上下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九十八字、九十五字体,或首句增一韵者。集中三首词皆为九十七字正格。上片第三句,下片第二句、第四句为上一下四句式。下片第六句作上三下四句式;第八句下四字中间两字宜连接,因在吟唱或配乐演唱中,两字连接与否,会截然不同。[2]
⑵姑苏台:在姑苏山上,又称胥台,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越绝书》:“胥门外有九曲路,阖闾造以游姑苏之台”。施芸隐:即施枢,吴文英之词友。
⑶辇路凌空九险:一本无“九险”二字,一本“九险”作“花阴”。
⑷乐:一本作“落”。
⑸青:一本作“新”。
⑹宫:一本作“空”。
⑺当时:一本作“姑余”。
⑻招:一本作“拈”。
⑼寄:一本作“赋”。
⑽闲风月:一本作“闲月”。
【翻译】
无。
【赏析】
“步晴霞”三句,漫游姑苏台时的感受。词人说:漫步在像似晴空中的彩霞倒影在地上一样美艳的姑苏台上,顿时摆脱了无聊的闲愁。我且举起巨盅慢慢地饮酒,细细地欣赏吧。“望月来”三句,台中的所见所闻。“越来”,即越来溪,在苏州。“歈”,即歌也。词人从台上观看那越来溪,只见浅青色的溪水潺潺而流;台下还有吴歌飘起,并且逐渐扩散到杳渺霭霭的九天www.7gushi.com,惊得江边的鸿雁也慌张地飞向到远方去。“辇路”两句,见景而思古。言美女西施从前曾经从姑苏城中,沿着九曲路乘辇车来这台上游玩。台边的梳妆池内,因为她经常来此梳洗,所以就沉积起了一层厚厚的白粉。“歌舞”两句,叹古而伤今。此处是说:当年吴王在这云烟缭绕的姑苏台上观赏歌舞,游宴欢乐的情景,如今却像落日余晖一般消逝得无迹可寻,这能不使人生悲夫?
“别是”三句,述台上远近景色。此言词人从遥想之中惊醒过来。他再细看眼前的姑苏台,青红相间的栏干外,近处有红色的花墙,远处有青色的群山。远山蜿蜒在花墙上面,恰似一双淡青色的细长宫眉。“问当时”两句,借物而伤古。“游鹿”,即野鹿,因其为长寿动物,故设此一问。词人说:假如我去问问过去来这儿游玩过的野鹿,那末它可能会笑着说:“这座台与古时候已是大不相同了”。“有谁招”两句,借史而鉴今。此处是问:是什么人招来了一叶扁舟,退隐江湖了呢?大夫范蠡也!夫差亡国之后,范蠡急流勇退,携西施而畅游五湖,寄情山水,畅吟诗书,欢歌自娱。词人故有是问。“闲风月”两句,承上,明叹范蠡,暗伤自身之报国无门也。此言范蠡可以急流勇退而浪迹江湖之中。他与西施为伴,过着悠闲的风花雪月生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已经慢慢地销磨掉了济世救国的豪情。而如今自己也像范蠡游五湖似的羁旅在四方,现在呆立在水边矶上,但却又报国无门,只能在此徒叹“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