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志诗·灵芝生河洲
《见志诗·灵芝生河洲》作者为宋朝诗人郦炎。其古诗全文如下:
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
兰荣一何晚,严霜瘁其柯。
哀哉二芳草,不值泰山阿。
文质道所贵,遭时用有嘉。
绛灌临衡宰,谓谊崇浮华。
贤才抑不用,远投荆南沙。
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
安得孔仲尼,为世陈四科。
【前言】
《见志诗二首》是东汉诗人郦炎写的一组五言古诗。第二首,先以灵芝、兰荣之不植泰山,终致摧残,比喻贤才不遇明世,致被压抑。再以贾谊被抑的史实阐明实证。最后慨叹世无伯乐、卞和,使才士不被赏识,穷愁终老,最后寄希望于圣人,诗中充溢着愤慨不平之气。
【注释】
荣:花。
瘁:同“悴”,损伤。
阿:山隅。
绛、灌: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周勃(?-前169年),汉沛人。从刘邦起义,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灌婴(?-前176年),睢阳人。秦末从刘邦,屡立战功,封颍阴侯。 衡宰:殷汤时伊尹为阿衡,周初周公为太宰,后因以衡宰指当权者。
谊: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博士,后迁太中大夫,他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为梁怀王太傅。
乐与和:伯乐与卞和。伯乐:善相马者。卞和:善识玉者。
孔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四科:指德行、政事、文学、言语,是儒家品评人物的类别标准。
【翻译】
灵芝生在河中洲渚,洪波涌起被连根拔掉。香兰花开为时太晚,严霜降临损伤枝条。可惜呀这两种芬芳的花草,遭灾由于未栽在太山之隅。正道推崇文质相副,遭际明时方为善美。周勃灌婴执掌大权,诋毁贾谊崇尚浮华;贤才受抑不获任用,被贬远窜楚地长沙。怀抱玉质的如龙良马,无人赏识不遇伯乐卞和。何时孔丘仲尼再起,为世人陈述德行四科。
【赏析】
第二首开头以芝兰为比兴,寄寓着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灵芝生在河流的洲渚之中,往往因遭到洪波的冲击而动摇其根本;兰花所以开放得晚,是因为严霜摧残了它的枝条,它们都是生非其地、生非其时。如果“二芳”生在泰山之阿,那又是另一种光景了。“文质”两句一转,由物及人。意谓一个文质兼备的人虽为世道所贵重,但只有为时所用才能发挥其长。下文以贾谊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贾谊乃洛阳才子,才华出众,入仕后一年三迁,屡为朝廷更定法令,颇得汉文帝的器重,文帝准备委以重任,授与公卿之位。
绛侯周勃、灌婴等元老却反对贾谊,诋毁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书·贾谊传》)于是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远适荆南。“绛灌临衡宰”以下四句,所概括的就是这段史实,可见“贤才抑不用”的现象是不乏其例的。“抱玉乘龙骥”两句,进一步抒发贤才不被知遇的感慨。璞玉不遇卞和,则不知其宝;千里马不遇伯乐,连驽马也不如;英才不遇明主,也难以施展其抱负。这是郦炎辞辟的另一原因。结尾两句是收煞,作者希望在这混浊的时代能有像孔子那样的圣人出来,列出德行、政事、文学、言语四科,以四科优劣取士,这是作者选拔人才的主张。
郦炎的《见志诗二首》,在诗歌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它不仅在思想上闪耀着要求主宰自己命运和反对官方哲学的光辉,而且在艺术上成就也较高。西汉时代的五言诗,作者大多不可靠,所以刘勰说“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故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文心雕龙·明诗》)东汉的文人五言诗,在郦炎之前,艺术上较成功的很少,所以钟嵘《诗品序》云:“东京二百载中,惟班固《咏史》,质木无文。”班固的《咏史》诗写缇萦救父的故事,概据本传,不加藻饰,诗歌形象较差,故有“质木无文’之讥。
郦炎的《见志诗二首》,在抒写自己的志气与怀抱时,多用形象化的比拟,“大道”、“窘路”、“修翼”、“远趾”、“陵霄羽”、“千里足”等等,都带有象喻性。灵芝、兰花,亦含兴寄,有了兴寄,就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克服了“质木无文”的现象。又加此诗志气豪迈高远,“舒www.7gushi.com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等句,大有睥睨千古、逸气干云之概,故显得“梗概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