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援辞·有人自南方来
《狐援辞·有人自南方来》作者为先秦诗人狐援。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
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
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
已不用若言,又斫之东闾。
每斫者以吾参乎二子者乎。
【前言】
《狐援辞》是一首先秦古歌。据《吕氏春秋》所载,它是战国时齐国的诤臣狐援因直谏被拒以及受迫害时哭唱的歌谣,表现了狐援为国为民不惜献身的精神。
【注释】
④鲋:鲫鱼。鲵:雄鲸。
⑤比干:商代贵族,是纣王的叔父。因多次劝谏,被纣王剖心而死。
⑥子胥:伍子胥(?—前484),春秋时吴国大夫。吴王夫差时,吴国大胜越国,越国屈服求和,他劝夫差“去疾草如尽”,夫差不听。夫差伐齐国,图谋争霸,他又劝谏夫差先除心腹之疾,夫差仍不听。后夫差赐剑命他自杀。
⑦若:此。
⑧斫:同“斫”。东闾:齐国东门。
⑨每:当,应该。参:列入。
【翻译】
有人来自遥远的南方,像孱弱的鲫鱼归附齐国,又像凶悍的雄鲸傲居朝纲。他让别人的国家变成废墟,他让别国的朝廷化作草莽。殷商有比干苦谏致死,吴国有伍子胥直言身亡,齐国有我狐援敢于冒死犯上。齐王已不采纳我如此忠直的劝谏,还要将我杀害在东城门广场。哦,我是该杀呀,因为我与比干、子胥二人肝胆一样。
【鉴赏】
《史记·田齐世家》载:“齐湣王四十年,燕将乐毅入临淄,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湣王,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下篇首三句“有人自南方来……”即本此史实。“有人”当指淖齿。此人受楚国委派,以救援齐国的名义入齐,后任齐湣王的宰相。他有野心,会耍阴谋。初入齐时,他像大雄鲸傲视朝纲,祸国殃民,兴风作浪。从此,齐国朝不朝,国亦不国,举国化为废墟草莽。这三句义正辞严,发聋振聩,不啻是讨伐奸贼的檄辞,令人警醒。接着三句,援古证今,表白自己不畏强暴,愿为社稷献身的决心。殷商时的比干,原本为贵族。他是纣王的叔父,官至少师。相传他屡次劝谏纣王,最终被剖心而死。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曾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wWW.7gushi.com和并停止伐齐,渐被疏远,最后吴王赐剑命他自尽。历史上忠直的志士多以生命殉国。正义被蹂躏,公道遭践踏。狐援真理在握,仍冒死挺身直谏。“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三句排比整饬,一气贯下,表现狐援惊人的胆识和冲天的豪气。他正是以比干、子胥为楷模,坚持伟大的理想和人格,而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以下两句痛惜湣王不用自己的直言,又将忠直付之斧锧。这里,与其说是为自己鸣冤叫屈,不如说是为国家的将亡而痛心疾首。最后一句“每斫者以吾参夫二人者乎”,抉示自己被杀的原由,在于坚持先贤的优秀传统和伟大人格,屠杀者的卑劣嘴脸由此昭然若揭。满腔的激愤爆发出理想、人格的火花,充溢爱国的情思、无悔的追求和愤怒的控诉。“当杀”正是“不当杀”,正话反说,更加强了语言的震撼力。
《吕氏春秋·贵直》在援引此诗之后评说道:“狐援非乐斫也,国已乱矣,上已悖矣,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乱也,固嫌乎危。”是道出了狐援为国为民的精诚所在。
这首《狐援辞》在表情达意上也颇具特色。上篇“先出也……后出也……”以对句出之,唱叹有致,而两个“也”字语气沉缓,又声情并茂地传出狐援哭国三日的悲恸哀伤,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下篇“鲋入而鲵居”。设喻形象贴切,言简而意赅。“殷有……吴有……齐有……”排比有力,气势雄阔,有一种逼人的气势。末句“每斫者……乎”,感叹深沉,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全诗句式参差,声情并重,也平添了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