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得霁字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得霁字》作者为唐朝诗人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
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
儒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
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
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
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
【前言】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得霁字》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反映了长期戍边给蜀中人民和边地战士带来的不幸,前幅十二句写长期驻守西山的失当,后幅十句为第二层,照应题目“送”字,侧重勉励狄员外矫正“守西山”之弊。诗中充满对国事的忧虑,对兵士的同情,格调凝重深厚,内容切实而不浮泛。
【注释】
⑴狄员外:当与半参同为杜鸿渐幕下僚属。巡按:巡察安抚。西山:指剑南(剑阁以南)西山,一名雪山,属岷山山脉。
⑵中国:指内地。得计:这里指计策好。
⑶弊:困苦。
⑷八州:唐时剑南设松州、茂州、雅州等八州,这里指剑南一带。
⑸闭:覆盖封闭。
⑹阁道:又名栈道、栈阁、复wWw.7gushi.com道,在峭壁上凿孔架桥连接而成的一种交通要道,古代西南一带祟山峻岭之中常常建造这种道路。
⑺绳桥:古代用竹索架的吊桥。脆:不柔韧,容易折断。
⑻糗粮:口粮。
⑼胡兵:指吐蕃兵。
⑽积年岁:过了一年又一年。
⑾损益:得失。言事:就某事发表见解。
⑿审谛:审慎。
⒀狄子:指狄员外。
⒁康济:康济百姓。
⒂巨细:大小。
⒃裨:增添,有助于。节制:节制部队。
⒄江楼:指张仪楼,正与西山相对。
⒅月澄霁:月色明净澄澈。
【翻译】
大队人马驻守西山地区,对我朝廷并非长远之计;不知何时作下这样安排,蜀地民众空受困苦疲敝。剑南八州山谷又深又险,方圆千里云雪铺天盖地。泉水浇得栈道又险又滑,绳桥冻脆行人难以过去。驻防士卒常常忍饥挨饿,后方口粮往往供应不及。吐蕃兵士长期不离边防,我军长年防守没有归期!虽为儒生却能认清得失,评论时事往往周到仔细。狄子您已身在将军幕府,贡献计策必定于民有利。您的胸中挂有清清明镜,明察秋毫不分大小巨细;请您切莫畏惧道路艰险,此行可使军队获得补益。你我曾经同登张仪楼上,分别之后也将常常相忆,江楼之上想念故友之时,皓皓明月只能添我愁绪。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长期戍边给蜀中人民和边地战士带来的不幸。全诗大体分两层。前幅十二句写长期驻守西山的失当。这—点在诗的开头便已明确指出。“空使蜀人弊”一句概括了“兵马守西山”给蜀中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如高适《西山三城置戍论》所言:“升合斗储,皆求于蜀人矣,且田土疆界,盖亦有涯,赋税差科,乃无涯矣。”
诗的次四句报写西山苦寒气候和艰险地势,既说明“空山”守之无益,又引出“糗粮不相继”。诗的又四句先写戊卒忍饥受苦,后写驻守遥遥无期,从两个方面写“兵马守西山”实“非得计”,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只知用兵,不知爱兵,只知劳民,不知恤民的本质。以上第一层概述西山军的情况。
诗的后幅十句为第二层,照应题目“送”字,侧重勉励狄员外矫正“守西山”之弊。先以四句委婉赞扬狄员外言行“审谛”而又“识损益”,勉励其贡献良谋,康济民众,后以四句赞扬狄员外胸悬明镜,明察秋毫,勉励其莫畏艰险,力矫军中之弊。这些都针对“非得计”而言。诗的最后两句设想别后思念,表达故友深情,从而暗示“送”字,收束全诗。
对于西山置戊,高适曾在《西山三城置戍论》中指出它的失当:“邈在穷山之巅,垂于险绝之末,运粮于束马之路,坐甲于无人之乡,以戎狄言之,不足以利戊狄,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广土字,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于全蜀太平之民哉?”岑参这首诗的观点与高适是一致的。诗中充满对国事的忧虑,对兵士的同情,格调凝重深厚,内容切实而不浮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