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

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注释】
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
瑶台:华贵的亭台。
几度:几次。
童:男仆。这两句说,亭台上的花影太厚了,几次叫仆人扫都扫不掉。
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
教:让。
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
【翻译】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Www.7gushi.com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倏忽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有人评论说:“上瑶台”比喻小人在高位当权;“扫不开”比喻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三四两句以太阳刚落,花影消失,明月东升,花影重映,比喻小人暂时销声匿迹,但最终仍然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从诗人一生仕途坎坷,政治失意的情况来分析,产生鄙视群小,痛恨官场腐败的感情也许是可能的。但诗歌作为文艺作品,它显然不能是生活的实录,它比生活本身应该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因此,一定要坐实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难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了。

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相关古诗词

  • ·古诗《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作者为宋朝诗人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
  • ·古诗《念奴娇·中秋》--《念奴娇·中秋》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
  • ·古诗《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
  • ·古诗《墨梅·山边幽谷水边村》--《墨梅·山边幽谷水边村》作者为宋朝诗人张臬。其古诗全文如下: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
  • ·古诗《墨梅·梦里清江醉墨香》--《墨梅·梦里清江醉墨香》作者为宋朝诗人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
  • ·古诗《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
  • ·古诗《好事近·元夕立春》--《好事近·元夕立春》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红旗铁马...
  • ·古诗《西江月·三山作》--《西江月·三山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Www.7gushi.com有得许...
  • ·古诗《一枝花·醉中戏作》--《一枝花·醉中戏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
  • ·古诗《鹧鸪天·寄叶仲洽》--《鹧鸪天·寄叶仲洽》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是处移花是处开。古今兴废几池台。背人翠羽偷鱼去,抱蕊黄须趁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