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中秋

折桂令·中秋》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张养浩。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前言】
《折桂令·中秋》是元代诗人张养浩所创作的散曲。这首散曲抒发的是中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
【注释】
①飞镜:比喻中秋之月。
②玉露泠泠:月光清凉、凄清的样子。泠泠,清凉之貌也。
③银汉:天河。
④恹恹:无精打采的样子。
【赏析】
“一轮……山河”起首一句,排空而入,造语奇崛。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圆满明净,给人一种新奇之感。以“飞镜”作比,使人产生一种不知是从何处突然飞来挂到天上的联想。而“谁磨”一问,更造成一种月光明亮无比的情势。正因月光亮得出奇,才引起作者发此惊问。下面两句,转入对月光的具体描写,但作者没有进行正面描绘,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月光的明亮。天地人间,山川原野,都被照Www.7gushi.com耀得如同白昼,“彻”、“透”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照耀的程度。“玉露……无波”两句,又从另一侧面来写,只是它比前两句写得更加空灵。作者从玉露着眼,写玉露将秋空洗得“银汉无波”。那莹洁如玉的秋露,正是皓月映照下的特有产物。“比常夜……婆娑”,秋光如洗,月色较往常更为明净。纵使如此,也并没有妨碍月中桂树展现其优美洒落的身影。这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同时又从明月本身来进行描写。前人曾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的诗句,这里却一反其意,用“桂影婆娑”的清晰影像来反衬月光的澄彻。通过多侧面多层次的反复渲染,烘托出一种明月如水,清幽静谧的氛围。面对此情此境,作者不禁情从中来,他引吭高歌,并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美好宁静的月夜,怎能不举杯痛饮,一醉方休呢?
同样写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题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写法。李白的《月下独酌》抒发的是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笔下的月既不解饮,又不懂情,无知而冷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怀,他想象中的月宫是“高处不胜寒”,强调的是“月有阴晴圆缺”。张养浩的这首散曲抒发的则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李白、苏轼等人的咏月名作都是将明月与人事紧紧交织在一起来写,忽景忽情,情景交融。这首散曲却与此不同。它把主要笔墨都用在了对明月的描写上,只是最后才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点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种先景后情、情因景生的写法似乎已经成了常规,写不好,往往会落入俗套。其关键在于景要切,情要真,两者融合得自然。这首散曲成功的奥秘也就在这里。

折桂令·中秋相关古诗词

  • ·古诗《醉太平·寒食》--《醉太平·寒食》作者为元朝文学家王元鼎。其古诗全文如下: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
  • ·古诗《风入松·九日》--《风入松·九日》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张可久。其古诗全文如下:哀筝一抹十三弦,飞雁隔秋烟。携壶莫道登临晚,蝶双双为我留连。仙客...
  • ·古诗《殿前欢·楚怀王》--《殿前欢·楚怀王》作者为元朝文学家贯云石。其古诗全文如下:楚杯王,忠臣跳入汨罗江。《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伤心来笑...
  • ·古诗《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作者为元朝文学家杨果。其古诗全文如下: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到如今,西风...
  • ·古诗《折桂令·中秋》--《折桂令·中秋》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张养浩。其古诗全文如下: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
  • ·古诗《折桂令·七夕赠歌者》--《折桂令·七夕赠歌者》作者为元朝文学家乔吉。其古诗全文如下: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
  • ·古诗《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作者为元朝文学家萨都剌。其古诗全文如下: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
  • ·古诗《醉中天·咏大蝴蝶》--《醉中天·咏大蝴蝶》作者为元朝文学家王和卿。其古诗全文如下: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
  • ·古诗《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唐珙。其古诗全文如下: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鹤帐有春留不得,碧云Www...